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7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42篇
系统科学   163篇
丛书文集   59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323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undertakes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10 measures of core inflation and evaluates which measure produces the best forecast of headline inflation out‐of‐sample. We use the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Index as our measure of inflation. We use two sets of components (17 and 50) of the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Index to construct these core inflation measures and evaluate these measures at the three time horizons (6, 12 and 24 months) most relevant for monetary policy decisions. The best measure of core inflation for both sets of components and over all time horizons uses weights based on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f the disaggregated (component‐level) prices. Interestingly, the results vary by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used; when more components are used the weights based on the persistence of each component is statistically equivalent to the weights generated by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However, those forecasts using the persistence of 50 components are statistically worse than those generated using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f 17 components. The statistical superiority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it extracts (in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the common source of variation in the component level prices that accurately describes trend inflation over the next 6–24 months.  相似文献   
2.
品格伦理以人的忠诚、仁慈、宽厚、勇气、自由、正义、平等和自律等为结构特点。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是品格伦理的内在价值要求。在当今中国社会文化多元的空间里,旗帜鲜明地倡导以品格伦理为视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人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认同和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是当前转型社会、民主社会和虚拟社会叠加作用下的产物。在社会治道变革以及多中心治理模式得以确立的背景之下,网络舆情这一社会现象也出现了新的演进趋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导了网络舆情发展演变的双重向度,使其产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影响。就网络舆情的产生根源来看,主要来自于社会治道变革的内在感召、反向社会情绪的释放发泄、多元网络文化的深度催化和网络社交领域的繁荣兴盛。因此,应摒弃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下对网络舆情的研判思维,通过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的理念变革,强化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化治理,完善多中心治理秩序,促进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再平衡等途径,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视角出发,科学地加以应对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诚信内在需求不足是导致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诚信缺失的思路之一在于增扩诚信内在需求,激发诚信内在动力,这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为此,必须提升诚信价值、健全诚信内在需求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八一精神的感召下,方志敏领导发动了赣东北的弋横暴动,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体现了“爱国、自由、平等、公正”的思想。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四个”方面建设,继承并弘扬方志敏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八一精神是我党、我军和我们伟大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共和国“军魂”,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源头活水,成功哺育和影响了几代青年,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得以延续和发展。作为大学生的典型优秀代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中坚力量。传承和弘扬八一精神,就是要激活其红色基因和正能量,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多用户系统资源分配策略存在的用户公平性较差、 系统吞吐量小等缺陷, 设计一种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多用户系统资源分配策略. 首先通过分析多用户系统资源分配的工作原理, 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 然后引入人工鱼群算法对多用户系统资源分配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并针对标准人工鱼群算法存在的局限性进行相应地改进; 最后与其他多用户系统资源分配策略进行仿真对比测试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人工鱼群算法可以快速、 准确地找到多用户系统资源的最优分配方案, 有效保障了用户的公平性, 且大幅度改善了多用户系统的通信能力, 整体性能优于其他多用户系统资源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8.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百姓生活,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是继往开来的伟业,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之所在。"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进入大学校园、融入大学教育、走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克服教育功利化的倾向,树牢"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新教育理念;有助于理解和践行学校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有助于充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内容,克服教学过程中的虚、空、大。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当代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对北京两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发现,讲座报告和课堂教学等传统媒介是大学生获得认知的主要平台。大学生对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信任度不高,新兴媒体没有成为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网络媒介、日常生活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交叉口的信号控制,对减轻城市道路的交通拥挤,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典型的四相位单点控制交叉口为例,选取每个相位进道口上的总延误时间、车辆的停车次数和道路的通行能力作为优化目标。由于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微粒群算法有利于函数型优化问题,所以利用该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新的信号配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Webster算法进行比较,由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微粒群算法所得到的信号配时方案是更优,更适合于单交叉口进行信号优化控制,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城市交通线控、面控提供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